李想和雷軍,兩代“布斯”

李想和雷軍,兩代“布斯”

2023.08.31 20:20

 · 來自北京

兩代營銷大師,在造車領域狹路相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字母榜,作者 | 趙晉傑,編輯 | 王靖

54歲的雷軍,看着42歲的李想,或許滿眼都是自己十年前的樣子。

2014年前後,小米迎來輝煌期,小米及其所代表的互聯網模式,以及雷軍提出的“專註、極致、口碑、快”互聯網思維,被外界狂熱追捧。但隨着時間推移,“七字真言”早已被遺忘,連小米究竟算不算互聯網公司,也曾被挑剔的二級市場打上過一萬個問號,而“雷布斯”這個綽號,估計連新米粉都不知道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好幾年。隨着新的硬件浪潮從手機跳轉到汽車,站在舞台中央佈道的新一代“x布斯”,已經換上了李想那張新面孔。

在近期開啟的第四屆年度演講中,雷軍一改往昔大談創業指南的風格,開始向年輕人灌輸心靈雞湯。同一天,正式上線的《李想·產品實戰16講》,一經發出便登上得到課程實時熱門榜第一,且維持至今。

《李想·產品實戰16講》中諸如“紅海市場,怎麼超越用戶需求?”“怎樣讓爆品從偶然成為必然?”“怎樣打造超越用戶預期的體驗?”等標題,在雷軍以往的著作《生生不息》《一往無前》《小米創業思考》中屢見不鮮。

小米和理想兩家公司當下的現實處境,也為李想“接班”雷軍染上了一層新的光暈。

不同於雷軍創辦小米時集齊各路大神,李想創辦理想時並沒有主動去挖各大車企的VP(Vice President,副總裁)、SVP(Senior Vice President,高級副總裁)和最頂級研發人員,招的更多的是中層,據李想解釋,這與早期創業階段融資不順利有關,“哪怕我們付出相同的錢,人家也選擇去華為,去百度,去阿里,不願意來我們這裏。所以,早期的時候我們只能選擇相信我們的人,但並不是很強的人。”

但就是靠着相對二流的造車團隊,成立8年的理想,已經在市值上追平了成立13年的小米。截至8月31日收盤,理想港股市值3211億港元,小米港股市值3090億港元。

小米上述市值表現,甚至不及2014年未上市前的450億美元估值。但小米也曾有過高光時刻。在2021年初被傳出造車消息后,小米市值一度飆升至超6000億港元。

“學渣”李想逆襲造車的故事,無疑進一步拉近了與新一代創業者的距離。但就像過去十年,很難見到有人模仿雷軍的七字口訣創立“下一個小米”一樣,用99元購買李想的產品方法論,真的能觸摸到打造“下一個理想”的真諦嗎?

與那些盯着增程式模仿理想的競爭者相比,李想的直接競爭對手名單中,即將加入雷軍的名字。

近期,被雷軍視為創業最後一戰的小米汽車,被曝已經獲取國家發改委批準的生產資質,且其北京工廠開始大量招聘工人,加速推進2024年一季度首款車的量產交付進程。

在成為中國首批特斯拉車主,以及共同投資蔚來汽車的交集之外,雷軍和李想,兩個不同時代的營銷大師,即將在造車領域狹路相逢。

01

雷軍和李想的一大共同點,是都善於向外部企業學習。

雷軍曾經公開分享過小米模式的四大學習對象,分別是向同仁堂學真材實料,向海底撈學口碑,向沃爾瑪和開市客學高效運營,向無印良品學設計;李想也曾分享過自己帶領理想汽車從谷歌學習OKR運營,從阿里學習組織戰略的故事。

華為和蘋果,則成為兩人學習半徑中的交匯點。

李想號召公司全體學習華為的組織能力,導入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產品開發)體系,並要求管理團隊買來華為的公開書籍,每人不低於十本;雷軍則帶領小米在影像能力上與華為死磕,並在去年徠卡與華為合作到期后,主動與前者綁定。

如今,隨着華為汽車業務鋪開局面,華為又從兩人的共同學習對象,變成了共同的對手。

蘋果則是激發兩人打造各自產品體系的靈魂導師。雷軍一直聲稱大學時在圖書館讀到的《硅谷之火》是他創立小米的源泉,那本書中就講述了蘋果聯合創始人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等人,如何設計蘋果電腦並藉此改變世界的故事。近些年,為了衝擊高端市場,全面對標iPhone,更是成為雷軍的口頭禪。

與雷軍一樣自詡產品經理的李想,更是在多個場合大方承認,理想就是在學習蘋果產品開發模式。在李想看來,蘋果成功的邏輯主要有兩點:第一,把此前極致奢侈的產品變成一個普通消費者有機會夠得着的產品;第二,在體驗上和技術上做出非常獨特的創新。

雷軍和李想,都希望複製蘋果的爆款產品經驗,並希望由爆款產品驅動企業高效運營,這背後的核心離不開一個性價比模型。

只不過,兩人恰好走向了性價比模型的兩面:李想帶領下的理想,追求的是同等價格性能最好;雷軍帶領下的小米,追求的是同等性能價格最低。不同的價格定位下,理想暫時在豪華汽車陣營中佔據一席之地;小米則仍在為高端化破局。

小米和理想獲取階段性成功的背後,也離不開雷軍和李想兩人的社交媒體營銷。兩人都已將自己打造成為公司最重要的IP資源之一。從微博粉絲量來看,兩人關注度都遠超公司:雷軍2281.8萬VS小米1380.8萬;李想220.9萬VS理想37.7萬。

請問台中電動車哪裡在賣比較便宜可以到台中景泰電動車門市去看看總店:臺中市潭子區潭秀里雅潭路一段102-1號。電動車補助推薦評價好的iphone維修中心擁有專業的維修技術團隊,同時聘請資深iphone手機維修專家,現場說明手機問題,快速修理,沒修好不收錢住家的頂樓裝太陽光電聽說可發揮隔熱功效一線推薦東陽能源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系統規劃設置、專業團隊的太陽能發電廠商。網頁設計一頭霧水該從何著手呢?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宇安交通關係企業,自成立迄今,即秉持著「以誠待人」、「以實處事」的企業信念台中搬家公司教你幾個打包小技巧,輕鬆整理裝箱!還在煩惱搬家費用要多少哪?台中大展搬家線上試算搬家費用,從此不再擔心「物品怎麼計費」、「多少車才能裝完」台中搬家公司費用怎麼算?擁有20年純熟搬遷經驗,提供免費估價且流程透明更是5星評價的搬家公司好山好水露營車漫遊體驗露營車x公路旅行的十一個出遊特色。走到哪、玩到哪,彈性的出遊方案,行程跟出發地也可客製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主動製造矛盾和話題,是兩人維持社交媒體營銷的一大利器。李想就曾直言,“不管是好的關注還是壞的關注,沒有這麼多的關注,哪來越來越多的客戶到店量?”

諸如“藍山什麼的隨便搞,我們根本就不在意”“很多友商那仨瓜倆棗的銷量,有啥可乾的?被迫害妄想症呀?我們核心關注的一直都是BBA的盤子”等出格言論,時常見於李想的社交媒體。

步入知天命之年的雷軍,基本已經看不到類似李想這樣的言論。但換成十年前的雷軍,妥妥一個翻版的“李想”。

比如在2016年訪談中,在評論小米之家模式時,雷軍曾表示,“我們的產品都是長周期的,如果客戶兩年和我打一次交道、進我店裡一次,我們就沒有辦法維持客戶的忠誠度。這樣我們就會像華為的線下店一樣——一個人都沒有。在清河五彩城,華為在我們對面開了一家店,這是找虐。”

02

雷軍和李想另一個共同點是,連續創業成功的經歷,成為塑造兩人IP形象的重要砝碼。雷軍帶領金山、金山辦公、金山雲、小米等公司,紛紛上市;李想也成功創辦了泡泡網、汽車之家和理想。

以雷軍提出的風口論來說,李想無疑是飄在時代風口上的“豬”:電腦在中國普及之際,李想做了電腦測評網站泡泡網;汽車消費興起后,又做了汽車評測網站汽車之家;新能源浪潮到來后,投身創辦理想汽車。

持續學習的能力,成為推動兩人不斷創業並成功的原因之一。

1999年,李想放棄高考,開始全職創業的時候,正在擔任金山公司CEO的雷軍,早已是業內知名的大佬:當時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才剛剛成立。

出任過金山網絡CEO的傅盛曾講過雷軍的一個故事,稱雷軍見到其他人永遠一副低姿態,“第一次見他,他手裡拿個小本,問我當時做360安全軟件的成功經驗,我說什麼,他就用筆都記下來。”

無獨有偶,2021年,李想在40歲之際給14歲的自己說了一些話,認為自己14歲掌握的方法論至今受用,即“人和人之間唯一的差別就是學習能力和學習速度,其餘都是騙人的。” 

在持續迭代的對外學習中,兩人都開始對汽車產生興趣。2014年4月,特斯拉CEO馬斯克,專程飛到中國,向7位中國首批特斯拉車主,交付鑰匙,其中就包括雷軍和李想。

驅使兩人相繼踏進一個又一個新創業賽道的更大動因,則來自對更大成功的渴望。

在2015年左右給李斌的蔚來汽車投了1500萬美元后,李想曾告訴自己的投資人黃明明,自己想要從汽車之家退出,下場造車。

面對黃明明“你傻呀,汽車之家眼看就要上百億美元市值的,為什麼要退出?”的疑問,李想回道:“我可能在有生之年再造一個豐田,還有什麼事比這個更刺激的?如果融不到錢,我自己先掏一億美元。”

在李想不斷找尋更大創業目標的路上,雷軍提早一步摸索到了方向。2010年,雷軍終於決定投身智能手機創業后,小米聯合創始人黎萬強和林斌都不理解,反問雷軍“你什麼都有了,創業圖什麼?”

雷軍曾反思自己在小米之前的創業經歷,覺得很多產品都離成功只有一步之遙,卻總是失之交臂,並認為“這是時代使然,公司基因使然,回天乏力。”

尤其是2007年10月,金山在香港上市后,看着市值只有一家主流互聯網上市公司的零頭,雷軍曾告訴《財經》,他曾以為金山可以承載他的夢想。現在,他想做一家百億乃至千億美元的公司,“否則你做一家又一家10億美金的公司價值有多大?一次又一次複製自己是沒有價值的。”

在一次次追逐夢想,並獲取成功后,雷軍和李想,慢慢積澱出了自己的一套產品方法論,併為自己未來的“創業導師”身份打下了基礎。

03

同樣有再造“下一個豐田”夢的雷軍,即將與李想同台競爭。

定位SUV的理想,除了增程式之外,還開了四屏交互、車載冰箱等內飾先河,甚至引來外部調侃:理想賣的不是車,而是冰箱彩電大沙發。

在車內安裝家電,也是雷軍夢想中小米汽車應該有的樣子。宣布造車一個月後的直播中,雷軍曾舉了一組例子:今天的汽車裡為什麼不能集成一個新風空調功能,避免車內一氧化碳中毒?為什麼不能裝一個加濕器,解決空氣乾燥問題?為什麼空調不能集成空氣凈化器功能,解決霧霾?為什麼不能實現在夏天直接接一杯冰水?

“很多企業都在想怎麼把這些東西拿進汽車,而小米打算把它們直接做進汽車裡……”當時的雷軍意氣風發,稱“我們首戰即決戰,(2024年)到時小米發布汽車一定會代表當時的尖端技術和尖端水平。”

在小米宣布造車后,雷軍還與李想有過一次公開會面,發生在華夏同學會第32次的正式聚會上。當時雷軍曬出的合影中,涵蓋了李斌、李想、何小鵬、王傳福、王興、沈南鵬、程維、余凱等汽車產業鏈相關的一眾大佬。

只不過,與2021年3月小米宣布造車時相比,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競爭日益加劇,留給雷軍帶領小米汽車突出重圍的機會窗口正變得越來越小,而暫時在造車新勢力中獲得領先的理想,也遠遠未到拿下勝局的地步。雙方都在為規模拼刺。

雷軍曾以消費电子行業類比,認為“當電動車行業進入成熟期時,世界前五大品牌將佔據80%以上的市場份額,換句話說,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徑是成為前五名之一,並且每年出貨量超過1000萬輛,競爭將是殘酷的。”

相比雷軍要用10年—15年來實現上述目標,李想的目標則相對短些,希望未來三年理想“做到中國市場所有豪華品牌銷量的第一(即20萬元以上所有乘用車的銷量第一),交付量達到160萬輛/年。”

眼下,兩人的考驗都留到了2024年:屆時,小米首款汽車能否成為爆品,將決定着雷軍的造車計劃能否順利展開;理想的首款電動車型能否成為爆品,則決定着李想從增程式到電動的轉型,能否成功。

作為小米和理想內部的超級個體,雷軍和李想,各自憑藉對未來趨勢的把控能力,創造過職業生涯的輝煌時刻,但正如Meta創始人扎克伯格所說,“從那以後,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都愈發艱難,因為我們賭上的要麼是整個公司的發展方向,要麼是數十億美元,並且這些決定的正確與否在5到10年內都還是一個未知數。”

參考資料:

  • 《小米汽車終於“上岸”?》壹番
  • 《小米汽車進入生產階段:開始急招大量工人,五大操作工種缺口達百人》新浪科技
  • 《李想又要赴美上市了,高中輟學的他憑什麼?》何加鹽
  • 《解密小米》財經
  • 《自控又自我的李想,和他的造車軍團》晚點AUTO

https://www.tmtpost.com/6685633.html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