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VS“上車”?家電巨頭想明白了

1886年,德國一位25歲的年輕人羅伯特·博世,在斯圖加特創立了“精密机械和電氣工程車間”(博世的雛形),其實就是一個小作坊。

初創前期,博世起起落落,自1897年起,博世開始為汽車提供更加優良的點火設備,成為當時為數不多的靠譜供應商。

1927年,老羅伯特已抽身繁務,思考博世長遠之計,他認為只靠在汽車行業打拚是不夠的。此後,博世走上“多元化”之路,只消數年便從汽車零部件供應商轉型為全能的電氣公司。

家電是博世多元化的一個大方向,在1933年萊比錫春季博覽會上,博世冰箱震驚同行,之後推出了洗碗機、洗衣機等家電產品。

發展至今,博世業務主要涵蓋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工業技術、消費品以及能源與建築技術4個業務領域。

與博世壯大之路相反,一些從家電行業發家的中國企業,美的、格力、海爾、海信等,當前正在進軍汽車行業。

2022年11月底,關於造車傳聞,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不會進入整車製造領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車智能解決方案和汽車零部件業務,“目前海爾正圍繞汽車工業互聯網生態進行布局。”

本文通過回顧和分析中國家電企業“造車”的歷程,試圖回答兩個問題:兩次家電企業“造車潮”有何不同?家電企業造車對中國汽車產業的意義何在?

01 兩次“造車潮”

在中國家電企業的歷史上,有過兩次“造車”熱潮,第一次發生在2003年左右,結束於2008年;第二次興起於2016年,眼下仍在發展中,不但未有頹勢,而且出現很多新變化。

揚子和春蘭,是中國家電企業“造車”的“先驅”。

1996年,揚子集團的主營產品冰箱“外嫁”,轉向皮卡和客車;第二年,空調名廠春蘭斥資7.3億元,收購南京東風集團旗下專業汽車製造總廠”。

揚子和春蘭涉足汽車圈六、七年後,即2003年左右,其他家電企業才開始紛紛跟進,這是因為當時家電行業進入微利時代,而汽車行業正火爆,全行業跨界造汽車的氣氛很濃。“電池大王”王傳福就是在這一年通過收購進入汽車製造領域。

與王傳福一樣,家電巨頭都選擇了“收購”這條最快的造車路徑;與王傳福不同的是,在這次“造車潮”中,家電企業無一例外指向“商用車”。

2003年1月,新飛收購新鄉市客車總廠,確立以冷藏保溫車為突破口的發展戰略。同年8月,美的集團與昆明高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簽署“美的雲南汽車整合項目”,此後三年間,美的先後收購雲南客車廠、雲南航天神州汽車有限公司及湖南省三湘客車集團有限公司三家企業。

2003年10月,奧克斯花費4000萬元收購瀋陽農機集團旗下的雙馬輕型車製造有限公司95%股權,成立瀋陽奧克斯汽車有限公司。兩個月後,揚州的格林柯爾收購江蘇亞星客車總股本的60.67%。收購完成后,揚州格林柯爾成為亞星客車第一大股東。

倉促上“車”的“家電人”很快認識到,汽車製造僅憑一腔熱血和一點兒資金是不行的,其難度比家電製造不知道高了多少。由於對汽車產業鏈的把控能力不夠,質量問題頻出且產銷不佳,2005年到2008年,家電企業紛紛“剎車”,有的終止、有的轉讓、有的撤資,徒留“一地雞毛”

激情消退後,家電人漸漸聚焦老本行,直到2016年、2017年第二波“造車”潮起。

新一輪家電企業“造車潮”,與首輪相比,一樣的背景是家電行業利潤空間進一步收窄,家電企業急需新的增長“飛輪”,而汽車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前景廣闊。

不一樣的是,有的企業繼續造整車,而有的企業吃了一回虧之後,不敢再輕易涉足“整車製造”,而是選擇配套的零部件,或者布局車聯網等領域。

格力還是通過收購的方式造整車。2016年3月,格力電器擬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但公司董事會最終沒有通過。同年12月,堅定看好新能源的格力董事長董明珠,個人籌資並聯手王健林等入股銀隆,開啟了漫漫造車路。2017年,國外家電巨頭戴森,表示也準備研製電動車。

2016年3月,美的集團宣布與上汽通用安吉星達成智慧家居與車聯網應用的戰略合作,以實現“人-車-生活”的智能互聯發展目標。

海爾比較謹慎,通過投資的方式布局汽車業務。2017年11月,海爾資本投資車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飛馳鎂物;一個月後,又投資了製造車載控制面板、智能中控等汽車零部件的企業彤明高科。海爾還投資了汽車檢測設備生產商賽赫智能、博泰車聯網等企業。

隨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進,格力、美的、海爾等家電企業不斷調整戰略緊跟時代變化,同時其他海信、TCL等其他家電企業接連入局,這一波家電企業布局汽車業務熱潮方興未艾。

02 “造車”VS“上車”

如前所述,新能源汽車時代,家電企業布局汽車業務,出現一個明顯的分化——“造車”(製造整車)和“上車”(製造零部件)。

目前來看,家電企業中的“造車派”屬於“弱勢力”。

董明珠起初收購銀隆意圖製造整車,也真的造出來了。2019年中,銀隆新能源推出一款叫“艾菲”的MPV,但是這款車的存在感甚至還不如格力手機。

戴森的造車計劃也流產了。2019年10月,戴森因難以實現商業化而不得不宣布放棄造車。

有趣的是,海爾在2019年7月曾亮相過一款賽車產品,當時引發了不少關於海爾製造整車的熱議,但實際上海爾的賽車只是為了展示海爾直驅電機的性能,無意染指整車製造。

好山好水露營車漫遊體驗

露營車x公路旅行的十一個出遊特色。走到哪、玩到哪,彈性的出遊方案,行程跟出發地也可客製

推薦評價好的iphone維修中心

擁有專業的維修技術團隊,同時聘請資深iphone手機維修專家,現場說明手機問題,快速修理,沒修好不收錢

想在住家的頂樓裝太陽光電聽說可發揮隔熱功效一線

推薦東陽能源擁有核心技術、產品研發、系統規劃設置、專業團隊的太陽能發電廠商。

網頁設計最專業,超強功能平台可客製化

窩窩以「數位行銷」「品牌經營」「網站與應用程式」「印刷品設計」等四大主軸,為每一位客戶客製建立行銷脈絡及洞燭市場先機。

南投搬家公司費用需注意的眉眉角角,別等搬了再說!上新台中搬家公司提供您一套專業有效率且人性化的辦公室搬遷、公司行號搬家及工廠遷廠的搬家服務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宇安交通關係企業,自成立迄今,即秉持著「以誠待人」、「以實處事」的企業信念

回頭車貨運收費標準,宇安交通關係企業,自成立迄今,即秉持著「以誠待人」、「以實處事」的企業信念

產品缺大量曝光嗎?你需要的是一流包裝設計

窩窩觸角包含自媒體、自有平台及其他國家營銷業務等,多角化經營並具有國際觀的永續理念。

Google地圖已可更新顯示潭子電動車充電站設置地點!!

日本、大陸,發現這些先進的國家已經早就讓電動車優先上路,而且先進國家空氣品質相當好,電動車節能減碳可以減少空污

南投搬家公司費用需注意的眉眉角角,別等搬了再說!上新台中搬家公司提供您一套專業有效率且人性化的辦公室搬遷、公司行號搬家及工廠遷廠的搬家服務

綠能、環保無空污,成為台中電動車最新代名詞,目前市場使用率逐漸普及化

台中景泰電動車行只是一個單純的理由,將來台灣的環境,出門可以自由放心的深呼吸,讓空氣回歸自然的乾淨,減少污染,留給我們下一代有好品質無空污的優質環境

電動車補助

“造車派”的家電企業里有一個另類的存在,就是創維。嚴格意義上來說,家電品牌創維集團起初並未涉足汽車業務,只是創維創始人黃宏生的二次創業。

2010年底,黃宏生開始造車,通過一系列運作之後,重組南京金龍商用車業務,組建開沃新能源。2017年5月,開沃又獲得了乘用車准入資質。2019年11月,黃宏生推出品牌“天美”,正式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但天美汽車從未打開過市場。

考慮到“創維”的品牌度更高,2021年3月,開沃新能源與創維集團簽訂商標轉讓協議,這為黃宏生打造“創維汽車”鋪平了路。

創維汽車目前在中國造車勢力處於下風。根據創維汽車公布的交付數據,2022年11月創維汽車純電+混動共交付2859輛,其中國內交付1667輛,海外出口1192輛。1-11月創維汽車總銷量19039輛。

相比步履維艱的“造車”,美的、海爾、海信、格力等多數家電巨頭,隨着新能源汽車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傾向於“上車”,成為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新力量。

2020年3月,美的旗下一家子公司收購合康新能,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並將其整合進入原美的集團機電事業部,升級為機電事業群,成為其核心業務。次年5月,美的旗下威靈汽車部件公司正式宣布三大產品線: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底盤執行系統。

今年2月,美的集團投資110億元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戰略新基地,在安徽安慶市奠基開工,這是美的集團有史以來投資總金額最大的項目之一。

海爾多次闢謠造整車,同時與整車廠合作頻頻。

2021年3月到5月,海爾先後與上汽、奇瑞、吉利等車廠簽署合作協議,合作涵蓋智能駕駛、材料、智能製造、工業互聯網、智慧家庭互聯等領域。

海爾布局的同時,海信也不甘落後,斥資約13億元,控股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汽車空調產業。隨後,海信透露汽車电子三大布局:車路協同、智能座艙以及整車熱管理。

海信汽車电子研究所副所長劉宏舉曾說,“海信的定位很明確,就是服務主機廠,做智能汽車關鍵部件與方案供應商。”

同時期,TCL創始人李東生也明確表示,TCL未來沒有考慮進入新能源造車領域,但會在新能源車載相關產品上發力,“我們已經組建了新型車載產品部門,我們會搭上新能源汽車的列車,但我們不去造車,會成為新能源汽車關鍵器件的提供商。”

格力開始在零部件領域發力。2021年4月,格力電器公開一項名稱為“一種鐵芯沖片、定子鐵芯、電機及新能源汽車”專利技術,該技術應用於永磁電機領域,這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零部件。

2021年11月,格力通過併購拿下全球製冷元器件行業龍頭盾安環境38.78%股權,開始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車熱管理業務。此外,在今年10月的一場直播活動中,董明珠承認格力為特斯拉底盤零部件提供製造支撐。

放棄造車的戴森也加入了“上車派”。2020年11,戴森創始人宣布,計劃投資36億美元,以開發電動汽車電池、機器人和機器學習等技術,並且透露將重點投資固態電池技術。

03 跨界的意義

家電企業再次跨界進入汽車行業,並且以“上車”代替“造車”,對其自身而言,是開闢新業務,打造新的業績增長點,而對中國汽車行業來說,中國家電企業儼然建設汽車強國的一支新力量。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多次強調,汽車強國的底層是零部件強國。汽車零部件企業不僅具有專註的研發能力,可以為整車企業提供各種解決方案,更關鍵的一點是,可以保障一國供應鏈安全和穩定。

在當前全球百強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中,日本、美國、德國企業佔主導,中國企業佔比較低。雖然中國早已躋身全球最大的汽車產銷國,但中國在汽車零部件產業也是“大而不強”,缺乏世界級的零部件巨頭及其技術。

由於歷史的原因,在傳統燃油汽車時代,中國汽車及其相關工業趕超艱難,沒有培育出“中國的博世”,然而,在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變革浪潮下,同時在全球汽車供應鏈格局重塑之際,中國具備產生新的零部件巨頭的機遇和土壤。

那麼,誰會成為新能源汽車時代里的“中國的博世”?

在新能源汽車時代,傳統汽車產業鏈不可能覆蓋全部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等新領域、新產業、新技術,汽車工業的發展也不是某單一行業或企業可以完全承載的。互聯網、人工智能、通信行業的跨界新力量與傳統汽車企業具有天然且極強的互補性,促進跨界融合能夠加速中國汽車產業“新四化”進程。

這場爭奪戰才剛開始,跨界而來的家電企業同樣志在必得。實際上,何止“家電造車”,還有“地產造車”、“手機造車”,以及眾多互聯網科技企業涉足汽車領域。跨界,特別是跨界進入新能源汽車以及智能汽車領域,已經蔚然成風。

正如美的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方洪波所言,“在時代的大變革中,一切都在劇烈顛覆重構。過往我們強調邊界,但這一邊界現在已經逐漸模糊了。”

當邊界模糊,“跨界”就很正常。在一定度上,“跨界”本身就是一種力量。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近期對於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的思考中,指出未來種種變革,主要不是依靠已有企業,而是剛剛進入或者準備進入的科技企業,因為他們代表着“跨界”,代表着一種新的思維。

無論是汽車界內的企業,還是“跨界”企業,只要大家發揮優勢,各取所長,促進融合,方能構築中國汽車產業新優勢,一方面把自主品牌汽車更快搞上去,另一方面合力做強自主零部件產業,從而加速推動實現汽車強國的目標。

全文參考:

  • [1]《美的造車,只是造了個“寂寞”?》,經濟日報
  • [2]《安慶衡:對跨界融合與汽車產業新力量的幾點新認識》,電動汽車百人會
  • [3] 《跨界融合與汽車產業新力量》,車百智庫、智能汽車與智慧城市協同發展聯盟

https://www.tmtpost.com/6353841.html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