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適圈的信念和勇氣——“Learning by doing!” 我的軟工2020春季教學總結

      看着大家陸續提交個人學期總結,我還不敢去翻看,怕思緒紛飛思維定式,變了自己寫總結的初心和思路。一篇總結,開頭起筆尤是最難,總是想各式各樣的開頭,翻來覆去,寫了念,念了刪,寫了念,念了刪。還是回到初心,回首一下為什麼上這門課。經過一個學期,我的態度和想法有沒有變化,我的收穫和驚喜是什麼。

       為什麼我想上這個班?
       過去沒有一次課,會像這次一樣,具有一點使命感。過去也沒有一次課,全程都是線上進行。也沒有一次課,如果放大忐忑的心情,也會挺忐忑的。
       作為一門臨時穿插安排的選修課,上課前,我聽到的關於系裡同學的水平和积極主動性,負向居多。如果課程要求高和嚴,還可能一翻兩瞪眼,學生投訴或紛紛消極放棄,那麼我大多數的時間精力可能都會用來勸說、解釋和雞湯。如果上的太差,也有可能搞砸後續我想進行的課程教學改革和質量提升。雖然考慮過這些困難,但相比於還沒有為系裡學生完整上過一門課,還沒有近距離感受不同學生的精彩作品和風格,還沒有為後續其他課程的改革做探索和調研,前面那些疑慮早已經拋到九霄雲外,只有許多期待和興奮感。

       你們給我的驚喜:

       你們從個人Github開始,也結束於團隊協作的GitHub,而且不少組做的很不錯,互幫互學,其團隊Github實踐能力,遠勝過以往我的班級;
       你們其中有的組分享的Android或小程序開發的經驗和教程,寫的用心,媲美以往我的班級;
       你們不少組用上了一些自動化測試工具,而且妥帖,用的好,遠勝過以往我的班級;
       更難能可貴的是,你們的不少作品,都離用戶很近,教務課程表、查寢點名、圖書館佔座、校園失物招領……等等,都將可以被用得上,希望你們不斷將作品成型,離之更近。
       不少同學的能力和潛質,都讓我覺得相見恨晚,也相識太短。匆匆你們也就要進入畢業年級。什麼是課程?就是拋卻那些具體的什麼理論和知識,回憶自己能留下的,就是這門課要教給你的。 如果問我,我們短暫的線上相聚,這門課,要交給你們什麼呢?是“Learing by doing”嗎? 這也許是之一。做中學,其實就是做自己所不會的。我們常有的觀念是,我不會,所以我做不了。而“Learning by doing”給我們的勇氣和信念是:做我所不會的,但又是對於自己發展非常重要的,甚至是關鍵路徑上的實現和突破。換句簡單的話來說,這門課想交(交,不是教,我沒有寫錯別字)給你們的是:走出舒適圈。其中的信念和勇氣就是,我可以“Learning by doing!”

      你們給了我更多在專業推行課程實踐改革的信心和動力。信心是:你們有這麼多潛質和能力,怎麼就不能做成項目,達成自己的能力提升呢? 動力是:在你們最好的時節,遇到你們,如果我們不能抓住這樣的機會,把握這樣的機會,做的更好,錯過了,將可惜許多未來的你們。成為系裡不少項目的開發者、成為課程核心助教、成為我們改革的初創者和開拓者,是這門課和這個學期,你們給我的最大收穫。

      就算是自賦的使命感吧,我想,當初來,並不是讓自己來掙課時費的。希望能了解現狀,立足現實,理解問題,分析原因,給出方法,執意推行,做出成果。前四點,無論老師或是學生,多多少少都有感慨和認知。不少知名的企業家,也常常在不同場合,對義務教育、高等教育提出屬於自己的真知灼見,大多數時是痛心疾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覺得應該這樣改那樣改。為什麼問題顯而易見,現狀人人不滿(至少是不滿意),但改變卻牛步而行,各層次教育依然故我。人人都能對教育發表評論,因為重要,教育關係千家萬戶,關係國計民生,關係百年基業;也因為平凡,人人都受過教育,當過學生,也大多教育別人(比如養兒育女)。但這些其實是一種錯覺。企業也很重要啊,但少有人能夠對企業經營管理指摘或評論,很少其他人指導企業經營者應該怎麼做。我想,原因可能在距離。是否直接與學生互動,感受和方法,可能會真的不一樣。教學不是做菜,學生不是食材,互動勝過一切。這也是慕課為什麼知易行難,選課人數多,堅持人數微乎其微的原因。即使堅持了,效果也遠遠不如近距離教學的收穫和感受。評論或建議教育的人的錯覺,就在於希望自己的想法能被教育者一以貫之,卻常常忽略受教育者的感受、過程、反饋和互動。教學相長,如同沒有一次軟件開發項目是可以完全一樣完全照搬的,也沒有一次課程教學是可以完全一樣完全照搬的。更沒有什麼理論或建議,是可以醍醐灌頂,直接有效快速解決教育難題的。孔聖人之所以較其他名家更偉大一些,稱為至聖先師,除了有真知灼見,更在於自己帶領弟子三千,是真正戰鬥在教育一線的教育者。與學生的互動,一問一答,一段經歷,一個故事,乃至於對學生的點評,都成為後人傳頌的至理名言。將距離拉近,師生作為教學相長的團隊一體,才能相互促進,提升和改變。
     《構建之法》的作者,也正是將在清華、北航、微軟亞洲研究院的教學實踐的課程講義,凝結成書,並不斷在教學實踐中推陳出新,改版完善,才讓書具有了強大和茁壯的生命力,書中凝練的教學做法不斷推廣鋪開和可持續化,成為不少其他教學研討場合里都會提到的話題。回到根源,是經過實踐檢驗的“Learning by doing”才具有了這樣的生命力。如何繼往開來,我想,也要回到這樣的初心。不斷實踐,不斷改變。比如,線上教學,是可以發揮這樣的優勢的。作者對某些博客夜以繼日或苦心費思的點評,礙於單篇博客本身的閱讀量,點評被看到率不算高,回復率更讓人着急,也不一定能夠符合這個時代視頻影音影響力的特點。所以,正是線上教學,視頻直播,考慮到傳播力、影響力、互動性,作者可以考慮不斷前進,為不同開展的學校,做一次線上互動的軟工講座,分享軟件工程思維、案例、心得,和互動問答,這些,都將長久影響不少學生,也能逐步累積與一線學生互動的思考、感受和來自廣大讀者受眾的聲音。對作者來說,這一步,其實也是走出舒適圈,“Learning by doing!”

本站聲明:網站內容來源於博客園,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處理

【其他文章推薦】

※帶您來了解什麼是 USB CONNECTOR  ?

※自行創業缺乏曝光? 網頁設計幫您第一時間規劃公司的形象門面

※如何讓商品強力曝光呢? 網頁設計公司幫您建置最吸引人的網站,提高曝光率!

※綠能、環保無空污,成為電動車最新代名詞,目前市場使用率逐漸普及化

※廣告預算用在刀口上,台北網頁設計公司幫您達到更多曝光效益

※教你寫出一流的銷售文案?

您可能也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