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再現融資,細胞肉前景有多大 | 新消費觀察

2013年,世界上第一塊細胞培養肉面世,因克服了植物肉“不是肉”的缺陷被寄予厚望。8年後的2021年,細胞培養肉迎來全球投資大爆發。

據美國推廣新替代蛋白的行業研究機構好食研究院(Good Food Institute)統計,截至2021年底,全球共約有107家專註細胞培養肉開發的初創公司,僅2021年就新增21家;到2021年底,累計吸引投資逾19.3億美元。

而在國內,繼植物肉融資潮降溫后,人造肉賽道中的細胞培養肉板塊,近兩年也開始出現融資。

近日,細胞培養肉公司極麋生物宣布已完成2000萬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由梅花創投和番茄投資共同領投,綠恭弘=恭弘=叶 恭弘 恭弘投資、佳沃創投及其他個人投資者跟投,而其種子輪由蘑菇街創始人陳琪個人投資。成立4個月後,極麋生物研發出中國首塊細胞培養牛肉,並預計將於5年內實現商業化量產。

整個細胞培養肉行業也在迎來利好信號。11月16日,一家通過培養動物細胞開發出實驗室培育肉的初創公司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關鍵安全批准,這是實驗室培育的肉類首次獲得美國FDA許可。有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這意味着該企業研發的細胞肉產品距離在美國出售不遠了,或將推動全球其他國家的細胞培養肉市場准入。

極麋生物創始人曹哲厚對鈦媒體APP表示,當下的細胞培養肉賽道與十年前乃至二十年前的電動汽車發展非常相似。從市場接受度的角度來講,儘管消費者仍需要經歷一個接受的過程,但這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擴產能和降成本是核心挑戰

極麋生物研發的首塊細胞培養牛肉,其核心技術主要是從動物身上提取干細胞,把單顆細胞在體外擴增,在實驗室環境下擴充到肉的形態。

在常規可食用肉類中,牛是生理結構最複雜的動物,一旦細胞培養牛肉的技術實現突破,極麋生物表示,可以很快將成功經驗應用到其他品類細胞培養肉的研發,迅速豐富終端產品類目。

極麋生物創始人曹哲厚告訴鈦媒體APP,細胞培養肉產品相較於屠宰肉類,具備批次一致性、口感更好、成本可控、營養成分穩定等優勢。但真正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仍需要解決不少問題。

圖片為細胞培養基製備

首要挑戰是複製真正肉類的質地和形狀的技術成本難降。這是細胞肉走向工業化最核心的阻礙。真正意義做到大規模生產,需要低成本。而當前的技術研發實際上也是在圍繞着如何降低成本。

從2013年首個細胞培養肉產品的幾十萬一公斤到現在的千元,細胞培養肉的成本已經實現近百倍的下降,但這還遠遠不夠,以屠宰生肉的價格相比,一公斤豬肉30元上下,而一公斤牛肉100元左右。

據極麋生物介紹,細胞種子方面,其培育的牛成肌細胞可以繁殖超過30代,且在今年3月時通過提取包括牛在內的五種動物細胞並培育出七種穩定擴增的細胞種子;細胞微載體與無血清培養基,相繼在今年4月、5月獲得成本控制上的突破,前者可以較低價格適用於大規模生產,後者針對牛各類細胞增長的成本已降至每升百元級別。

曹哲厚表示,極麋生物降低成本的一個技術路徑是,怎樣去更好的模擬大自然來實現肉的生長。國內外技術存在很大差距。從原料的角度來講,國外細胞培養肉企業已經在用一些植物提取物,例如通過穀物的提取物來提取細胞需要的營養成分。從產品品類的方向來看,會做出牛肉、海鮮等不同選擇。

到現在為止,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做到完全解決所有的問題。背後源於目前已知的所有科學領域的經驗都無法直接復用,這意味着團隊需要有創新的思維模式和細胞學、食品科學、工程學多學科的探討碰撞才能有所突破。

圖為跨學科示意圖,圖源:PBS Terra.

當前,曹哲厚對極麋生物的未來規劃是,預計將在2022年整體建成細胞系基礎,在2023實現食品級細胞無血清培養基和食品級植物支架的可商業化。

在完成基礎商業化后,極麋生物預計在2024年發力生物反應器,完成1000升的前量積累,並預計五年後,即2026年實現整體初步商業化規模生產,培養基成本預估成本在7元每升,細胞培養肉成本預計達到百元級別。

曹哲厚預計,50年內,細胞培養肉能替代掉70%到80%左右的屠宰肉市場。

細胞肉,不再是詩和遠方?

實際上,今年以來,國內植物肉企業的融資並不順利。人造肉是不是偽命題?在環保和動物保護理念之外,怎麼能讓更多消費者接受與認可細胞培養肉,需要講出更為創新的產品力和新故事。

常見的貨櫃種類?

金誠貨櫃屋尺寸均依國際標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認定標準,並區分成鐵貨櫃、冷凍貨櫃和特殊貨櫃三種類型。

臭氧機推薦

臭氧機、紫外線燈作水質淨化、殺菌設備,因臭氧機具強大氧化、殺菌、除臭能力,省電、無耗材費用,深受水處理業者採用

專業客製化禮物、贈品設計,辦公用品常見【L夾】搖身一變大受好評!

採用PVC0.2白色軟皮料印製,4色印刷加上表層防刮油墨,另也可選表層上亮膜。

好的茗茶,更需要密封性高的茶葉罐,才能留住香氣!

鴻和興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在台灣專業生產茶葉罐、奶粉罐具有領先地位的光華金屬所投資組織成立的一家專業製造包裝材料之馬口鐵罐製造廠,秉持的專業、品質、服務、效率為各大客戶服務。

對於細胞培養肉產品形態的想象力,是曹哲厚提到最多的詞。利用細胞肉技術,團隊能夠做出營養成分達到科學配比的牛肉產品,也能根據消費者需求做出定製化的產品形態。例如定製澳洲和牛牛排的等級,做到無論是M3還是M9級別,其牛排產品的成本和銷售價格都是一致的。曹哲厚提到,未來,極麋生物產品的銷售將不止面向B端餐飲供應商,也將延伸至C端。

參與極麋生物種子輪投資的蘑菇街CEO陳琪也對鈦媒體APP表示,在他看來,未來商品化后的細胞肉產品,不會和現在的牛肉豬肉長得一樣,而是全新的,會有全新的形狀、口感和包裝,烹飪的方式也會不一樣。

不過,從實驗室走向工業化不只有技術研发上的降低成本和創新產品力這麼簡單。在供應鏈生產端,細胞肉量產需要擴充產能,這意味着企業需要資金建設規模化工廠,和相匹配的經濟高效的供應鏈基礎設施。

在監管方面,針對細胞肉消費市場,目前新加坡已有法規准入。而在今年11月1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最新宣布,該機構首次批准了由人造肉企業Upside Foods生產的用雞肉細胞培育的肉製品供人類食用。

公開資料显示,FDA認為Upside Foods公司在實驗室培育的雞肉可以安全食用,不過其還沒有被批准銷售。FDA宣布,其已經“評估了提交給該機構的信息,目前對該公司的安全結論沒有進一步疑問”。Upside Foods公司之外,Mosa Meat、Aleph Farms和Meatable等一批公司也在研究這種食品技術,目前實驗室培植肉還沒有在美國銷售。

圖片為細胞培養雞肉塊,圖源:Eat Just

國內當前則尚未出台細胞肉相關的政策和法規,且對細胞培養肉產業還沒有明確規劃。對於政府來說,關注的重點是其中可能存在風險和安全問題。國內市場准入處在空白階段,仍需企業和相關部門多方聯同推進。不過,最近這份FDA標準的出台,一定程度上講,是細胞培養肉行業一個巨大的里程碑。

曹哲厚表示,FDA標準的出台代表了細胞肉這個產品品類准入條件已經有了普遍共識,國內的企業能更好的去和國內的監管部門溝通,獲得相應的積極反饋。“剩下的就是要想辦法從產品力、產量和成本上下更多的功夫,讓它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大眾產品。”

細胞培養肉聽上去有點像詩和遠方,尤其是在當下消費投資冷卻的環境下。對於曹哲厚的團隊來講,之前面臨的最大困難其實是資金。而在技術方面,最難的是未知,曹哲厚說,“尤其是你不知道的一些點,它到後面可能會變成阻力。”

“我們知道我們在嘗試與攻克一個非常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我們有信心打通細胞肉的生產鏈條”,曹哲厚表示,“將來,消費者或許會吃到大熊貓、羚羊、長頸鹿甚至犀牛肉。”

一場關於肉的食物革命

目前,細胞肉市場表現較好的企業有美國的Upside Foods、Finless Foods、BlueNalu,荷蘭的Mosameat和Meatable,以色列的Aleph Farms、Future Meat Technologies和SuperMeat,英國的Higher Steaks等。

資本市場上,世界首家、目前唯一一家專註細胞肉的上市公司,是2018年成立於以色列的細胞肉科技公司MeaTech,它於2021年3月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致力於使用3D打印創造培養肉。從產品實際銷售情況來看,目前全球僅有美國細胞肉公司Eat Just的細胞培養雞肉產品,在新加坡獲批銷售。但有業內人士告訴鈦媒體APP,新加坡的被獲批銷售並不是大量銷售,只是小量試運營。

今年4月, 人造肉類領域中最大的公司之一,美國的Upside Foods(前身為Memphis Meats) 完成4億美元融資,迄今為止在細胞培養肉行業融資金額最高。自2015年創立以來,Upside Foods總共融資6億美元,而其參投者包括泰森食品 (Tyson)、嘉吉 (Cargill)、個人投資者比爾蓋茨、美國“風險投資之王”約翰杜爾等。

而在11月14日, Upside Foods公司首席執行Uma Valeti最新宣布,利用細胞技術人造肉即將量產。

可以看到,國外大型肉製品企業早已布局細胞肉企業。在退出Beyond Meat后,食品巨頭泰森食品 (Tyson)依然在投資專研“細胞肉”的Memphis Meat。五年前,泰森食品 (Tyson)就投資了第二家細胞肉公司,來自以色列的人造肉公司 Future Meat Technologies,且在去年持續投資了該企業。

國內細胞肉企業起步則較晚,相關公司屈指可數。伴隨着國外細胞肉企業的新起之秀追趕,未來,距離國內頭部細胞肉企業出現還有多遠?

陳琪告訴鈦媒體APP,長遠來說,人造蛋白一定會成為人類最主要的蛋白攝入來源之一。雖然現在大眾認知還有分歧,但人造蛋白更環保、更乾淨,早晚也會更便宜。在更遙遠的未來,人類想要在月球、火星生活,想要離開太陽系展開星際漫遊,人造蛋白技術也是必備。

陳琪提到,細胞肉(人造動物蛋白)行業現在還是非常早期,目前的挑戰是如何持續的降低成本,提高製造的技術水平,早日進入真正的生產階段。和很多高精尖產業一樣,在發展的過程中會產生出上下游和配套技術,細胞肉技術也會衍生出很多可以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技術和產品。

一場關於肉的食物革命,已經在悄悄打響。距離消費者吃到定製化量產的細胞肉,或許不會等待太久了。

(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柳大方)

https://www.tmtpost.com/6314761.html

掌握產品行銷策略,帶你認識商品包裝設計基本要素

包裝設計是兼具美感和實用、設計和製作印刷的精緻工藝。包裝設計包含了結構規劃、視覺設計、材質選定及後續的生產加工

真空封口機該不該買?使用心得分享

各式封口機、包裝機械、客製化訂做、特殊改造

真空封口機該不該買?使用心得分享

各式封口機、包裝機械、客製化訂做、特殊改造

常見的貨櫃種類?

金誠貨櫃屋尺寸均依國際標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ization Organization) 認定標準,並區分成鐵貨櫃、冷凍貨櫃和特殊貨櫃三種類型。

您可能也會喜歡…